close

南風翻書日~14《早知道就待在家裡》後記

前言:

這本書雖然叫做「早知道就待在家裡」,但是如果不是跋涉過千山萬水,見證過旅行的種種意外與考驗,如何能早知道呢?

「旅行」與「在家」都得面對人與生活,所以作者看似在寫旅行,實際在寫人生,透過閱讀,我們跟著謝哲青一起踏上旅途,也許能更「早知道」旅行的意義!

   timeline_20211203_154801.jpg

●用「紀念品」收藏旅遊故事

作者說:「旅途帶回來的物件,都只是現實世界支離的碎片,唯有附上故事後,這些物件才有意義,散發出存在的光輝。」紀念品通常標誌著一趟難忘的旅行,所以在讀書會前,我們就約定好每人帶一件旅遊紀念品來,跟大家分享旅行的故事:

「這張畫是薩爾斯堡的街景,這是1994年我第一次到奧地利,向一位街頭畫家當場買的,10幾年了,很多事情改變,兒子也從奧地利完成學業回來了。2017年,我再到奧地利,發現畫中的街景,甚至連那個招牌都沒有變,奧地利的東西就是老,老也代表永恆,時間彷彿凝固在那個空間裡,我對奧地利的城市特別有感,那裡彷彿是我的第二故鄉。」

「從威尼斯帶回來的藍色玻璃瓶,是不規則的橢圓形,瓶身有不同漸層的藍,卻藍得純淨而通透,很像作者所描述『一種深藏在大地之下的藍,最終為藝術帶來永恆生命的顏料––群青。 』那是趟長途旅行,歐洲美麗的海岸、豐富的藝術氣息和特有的人文風情,令人難忘,帶回這支藍色瓶子作紀念,彷彿就把整個蔚藍海岸帶回家了。」

「每到一個景點,我最喜歡的就是收集它的DM,然後沿途按圖索驥,那些沒玩到的就記下來,下次有機會可以再來。看到這麼多DM,就覺得自己認真玩過很多地方,有空的時候,看著DM回味,好像又玩了一遍,這很像作者提到的『在房間旅遊』,心的移動,也是一種旅行。」

「生活也是一種旅行。七年前生病後,我就想抓住生活,記錄生活,所以開始寫手帳,隨興記錄有趣和有意義的事。我會黏貼喜歡的作品、咖啡館杯墊、卡片、兒子的榜單、電影票根……。當然還有文字的紀錄,我很喜歡手寫文字的溫度,每一年開始,我還會寫下想達到的目標,比如:103年是『表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』,有一年是『去改變、去感受、去挑戰、去承擔、去愛』,今年是『如鷹展翅』,以此勉勵自己。」

「這個木製的熊掌杯墊,來自阿拉斯加,當地因為物資缺乏,資源珍貴,所以很注重環保。我們住過一家民宿,是一個老奶奶獨自經營的,因為水很珍貴,白天她把裝水的水袋讓太陽曬熱,洗澡時每人發一袋,把水袋像吊點滴一樣掛在架子上,下面接管子來調節水量,用完澡也該洗好了。電力、WIFI也是太陽能的,天黑就沒有了。還有當地人面對大自然的挑戰,都能互相幫助、樂觀面對,也很令人敬佩。」

「2017年和友人去東京原宿,在一堆錶海中,我一眼相中這隻玫瑰金的手錶,錶底隱約帶著咖啡色的光澤,非常漂亮。同去的前男友說要送我,其實那天我們已在吵架,回來之後,兩人的歧見還是無法化解,我就把錢退還給他,不久我們也分手了。每次看到這個錶,就會想起那次的旅行,還有那段無疾而終的戀情,作者說:『紀念品和人生很像,充滿了激情、幻想、掙扎和選擇。』,看來手錶如此,愛情也是如此。」

timeline_20211203_154747.jpg

●宿命是偶然還是必然

這本書乍看之下不容易理解,仔細再看第一遍,就能看出書中的脈絡。作者藉由第一篇算命先生的話,幾乎就把整本書的內容涵蓋了。算命先生說:「你會一直旅行,但不好的事也會如影隨形……,你會生病、遺失重要的東西、行程出乎意料地延誤、遇到不友善的動物,和充滿惡意的人交手,總是與死亡擦身而過,不過最後,你終將以倖存者的姿態活下來,分享你的故事。」所以接下來的旅行中,他先是遺失護照,行程嚴重延誤;地下匯兌被坑殺,差點橫死異鄉;在非洲自然生態保護區受到河馬攻擊,僥倖逃過一劫;在印度染上霍亂,九死一生;返家後出書、主持旅遊節目,回過頭來分享這些旅遊故事。

相信大家都有算過命,至於準不準確就見仁見智,讀書會中有人分享大學聯考後去算命的經驗,算命先生算出「夜種」二字,認定她只能考上夜間部,後來她卻上了日間大學。

有時明知算命不能盡信,但仍有很多人愛算命,可能因為人都有好奇心,希望能預知答案,化解疑慮。如果生命是一個輪迴,那麼是命運早就被寫定的必然,還是歷劫之後的偶然巧合?

你相信算命嗎?書中算命先生說:「如果照單全收,那麼人就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」作者透過這些話,告訴我們:算命只是讓人透過影子,了解自己的位置與角度,釐清自己的方向,終其一生,我們都要和自己生命的陷落奮戰。

timeline_20211203_154757.jpg

●行走的百科全書

如果說作者只是按照算命的預告來寫這本書,那就太小看他了。有人稱謝哲青為「行走的百科全書」,可見他的博學多聞,不論是出書、訪談、主持節目,往往能看到他引經據典、文采斐然的一面,這本書也的特別之處,也即在此。書中一半在寫他的旅遊經歷,另一半是從從廣泛的閱讀心得中提煉出類似的情境,來做為對照和佐證,所以比一般旅遊書多了歷史、文化和哲理的深度。加上他善用小說情節或典故,來做為文中的轉折和過場,這就是有讀書跟沒讀書的差別。

作者說:「因為旅行,我們有機會變得『更棒』、『更出色』、『更不一樣』,成為更好的人,所以人類花大把鈔票,將自己放在陌生與無知之中。」深度的旅行,應該不是說:「啊!我到過這個地方,到此一遊」,而是我和這個地方產生的聯結,就像日本人講的「一期一會」,旅行不就是這樣嗎?我們在旅途中因緣分而邂逅的人事物,就是聯結。反過來說生活中凡有聯結的緣分,也都是旅行,所以作者說:「寫作也是一種旅行」,所以德梅斯特可以寫出《在自己房間旅行》,今天的讀書會也是旅行,人生就是一趟旅行,套句書中的話說:「我擁有過多麼美好的一生,但願我早點明白。」每個人都有故事,有高潮、有平淡,高低起伏,不過想起來都是美好的一生。

timeline_20211203_154820.jpg

●意外讓旅行更迷人

書中寫道:「所有平安的旅程都大同小異,不幸的旅程各有各的不幸。」旅行並不都是美好的,我們在旅行中也會遇到不好的經驗,使旅行充滿了意外和冒險。
    「有一次從台北騎機車到花蓮玩,回程的時候在漢本車站附近拋錨,那時已是黃昏,又是上坡路段,正是無計可施時,一輛小貨車經過,車上的原住民載我們到蘇澳站坐車,又幫我們把車先載回台北。那次,我們感受到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,也見識了原住民的熱情、單純與善良。」

「有一年過年我們到日本自駕遊,照著規劃一切都很順利,卻在最後開車去機場的路上,發生了車禍。因語言不通,在我們驚慌未定的時候,路邊剛好是一家庭園造景公司,公司的人幫我們打電話找警察,也讓我們在裡面休息。等待警察處理的時間,我也正好欣賞了日本美麗的庭園造景,還好只是小車禍,我們有預留比較充裕的時間,做完筆錄還趕得上飛機。」

「到奧地利自助旅行時,有一天我們要到維也納,車票已事先買好。到了車站,因為看不懂德文,剛好有輛火車和車票上的時間一致,我們就急忙跳上車。後來火車開到一個地方,就停了下來,車上的乘客也都下車了,我們才驚覺坐錯車了,只好再坐回原來的地方。可是下一班往維也納的快車,要到凌晨才有,我們幾個女生,在幾乎無人的火車站待到半夜,緊張又害怕。終於上了車,夜車上都是臥舖,而且每一間都有人了,列車長只好把我們每個人分開,分配到不同臥舖裡,我們就擠在陌生人旁邊,睡了一夜,隔天才到達維也納。」

透過這些分享可以發現,旅行中平順的部分你可能不會記得,但不順的事卻印象深刻,旅行中的意外,反而讓人覺得充滿激情和火花,我們喜歡這些未知的意外和冒險,當然前提是在安全範圍內。

 

●家,是起點也是終點

家可能是物理性的場所,也可能是精神性的場所,無論你在外面流浪多久,你都會回到旅行的原點,我們稱作「家」的地方。
    有人分享楊絳的文章:「1997阿媛(女兒)去世,1998鍾書(老公)去世,我們仨人就此輕易的失散了……,世間好物不堅牢,彩雲易散琉璃碎,現在只剩我一人,我清醒地看見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,現在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,家在哪裡我不知道,我還在尋覓歸途。」一樣是物理性的空間,但當裡面的成員改變了,或我們的心態改變的時候,家就不一定是我們記憶中的家了。如果說我們最終旅行,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,其實是指我們最終都要回歸到跟自己和平相處,找到和自己和平相處的路,那也是一種回家的路,回到所謂的精神寓所。

在這本書的最終篇,作者與母親有一段對話:     

「值得嗎?」母親問。

「值得。我聽您的話,離開家,抵達大地的盡頭,見到了世界,然後平安回家了。」,所以即使因為旅行錯失了和家人相處的日常與美好,而成為生命中的遺憾,但作者說:「終究,我還是踏上旅途,啟程前往陌生的遠方,只是這次不是『旅行』,而是『生活』。」

漂泊多年,謝哲青才終於明白,或許家的熟悉與溫暖,才是我們歷劫歸來之後,所努力尋找的一切。生活,不在他方,旅行,不只為了出發尋找更好的自己,更是為了平安回家,好好生活。

 

後記:藉著討論這本書,我們回想起以前一段段的旅行,在疫情蔓延,充滿未知的此時,也足以療癒我們驛動的心靈。最後,想引用作者在介紹《在自己房間裡旅行》這本書時的見解,為因疫情而禁閉在家的人,提供出走的良方:旅行歡樂的程度,取決於心態與感受力。只要我們把遊山玩水的心情帶入居家,就會發現從陽台遠眺路口的紅綠燈,和在阿拉斯加的雪原中仰望極光一樣新奇有趣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三夏好食書坊 的頭像
    三夏好食書坊

    三夏好食書坊

    三夏好食書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